暴雨洪灾来袭如何应对?收好这份避险自救攻略,关键时刻能救命!
当视线可及区域出现较强流水,应立即判断是否已经形成洪涝灾害。在判断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下,立即进行避险:
一、寻找稳固的高地
1、地势较高的广场、坚固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的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2、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上避险,因为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二、避免进入危险区域
1、避免登上河堤等防汛设施,超强洪水有可能冲垮堤防或者漫过堤防。
2、避免进入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以免水漫入地下。
3、避免进入地铁等设施。
4、不要进入地下涵洞、过街隧道等。
5、不要进入地下人防工程。
6、不要进入地下商街。
7、避免靠近老旧建筑物。
8、远离山坡,雨太大可能会造成次生灾害,如泥石流等。
9、不要站在树下和树旁,不要靠近广告牌。
10、不要站在下坡道上,以及汽车后面,水冲下来,连车带水撞到,会很危险。
11、不要穿拖鞋凉鞋,更不要光脚,涉水很容易受伤滑倒。
三、暴雨天气不要使用交通设施
1、不要开车到处跑,暴雨之下,地面情况完全被掩盖,无法准确判断积水情况,一旦滑入低地,十分危险。
2、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暴雨之下,公共交通设施也存在危险,无论是公交车、地铁、出租车,乃至高铁等都可能中断,在地下停运的地铁、在低洼地带的公交车,都非常危险,离开交通工具,找到安全位置。
3、如果离开交通工具,最好保持集体行动。全车人一起撤离,最好彼此手拉手,确保无人掉队。
4、在暴雨下,积极寻找安全位置的时候,不要急着去打电话、发朋友圈、自拍、玩手机等,雨水可能会损坏手机、太早消耗掉存电,后果可能很严重。
5、找到高地,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去使用电话和外界联系。
四、远离电力设施
1、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远离高压线、高压电塔、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2、远离电线和绳索状的物品。
3、远离电闸、配电箱。
4、在无法确保身体和手干燥的情况下,不要碰触插座、开关等带电设备。
5、避免站到露天的高处,避免雷击。
五、个人通讯
1、在户外遇险,要确保手机能支持到救援人员抵达、确保自己在得到安全后还有能力和亲友联系,因此节约用电!
2、在离开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给亲友发个消息,无论微信还是朋友圈,标记自己的位置、车辆的位置、自己撤离的计划,然后和大家一起撤离。
3、到达安全位置后,再发一条信息,标记自己当前的位置和身边人员的情况,告知大家自己暂时安全,并为了节省电力会减少和外界联系
4、如果周围水情已经导致自己无法离开,可以立刻向警方汇报自己所处位置、有多少人、周围水情、紧急通讯方式等,然后停止使用手机,等待救援。
5、如果周围环境支持你给手机充电,或者你手中有富余的充电宝等,可以立即充电,但是减少使用手机。
6、在可能的情况下,确认亲友的安全,并向亲友提供必要的指导,要求亲友节约用电。
7、当获得亲友达到安全位置后,约定每隔2-4小时或者更久通讯一次的低频度联系方案,以降低彼此的通讯消耗。
8、灾情之下,周边电力、信号都有可能中断,也有可能出现全民集中通讯导致信号拥堵,遇到这类情况不要慌乱,设法和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告知你的困难,等待政府救助。
9、如果有收音机,可以使用收音机收听政府发布的消息。
六、社区自救和居家自救
1、在灾难来临时,居委会就是最基层的离你最近的政府。积极和居委会取得联系,和自己的楼长、单元长取得联系,就能快速组建居民自救集体。2、低楼层的人员应立即做好转移的准备。如果水没有漫进单元,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人员转移的准备,整理需要携带转移的物资。
3、老弱病人等需提前进行转移。如果可能,申请借住到高楼层的邻居家中。如果不便,可以暂时在高楼层过道、楼梯上进行安顿。
4、有需要使用呼吸机、氧气瓶的人,需及时将维生设备搬迁出来,申请接入邻居家的电路上,确保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及时给备用的氧气袋充气,确保在断电后还能够获得紧急的氧气供应
5、提前备好老人、儿童和病弱人士使用的必要用品。
6、断掉家中的电源,避免家中进水导致设备短路和电线短路,造成电火灾。
7、拔掉家用电器的电源线
8、关闭各级燃气开关,避免燃气泄漏。
9、随身携带手机、充电线、充电宝,确保有通讯能力。
10、如果有无线电爱好者,有对讲机和小型电台,请携带好,并告知社区人员,这些可能成为特别重要的救援通讯设备。
11、家中如果有便携式收音机和电池,也请带上。不仅可以确保自己能够获知外界的信息,也能帮助邻里乃至社区
12、关闭门窗,尽量避免进水。
13、可以随身携带一些备用的食物,如饼干、方便面等。
14、如果家中有游泳圈、充气艇、充气床等物品,可带在身边。
15、可随身携带水果刀、剪刀、创口贴、外用消毒药物、抗生素,以及家人日常使用的药物等。
16、携带打火机。
17、如果有救助用的绳索之类的,也一并带好。
18、在社区的组织下,可以组织起一个善于使用工具的团队,制作一些加固或者防水设施。
七、企事业单位自救
1、在暴雨和洪水来临的时候,不必要求全员在岗,而应该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位置,积极应对下一阶段的事态。
2、企事业单位如确保安全,应积极启用自己手中的救援物资。做好救援物资的管理和分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临近地区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援。
3、企事业单位如有确定安全的场地(如地势较高的广场、可容纳较多人员的房屋等),可积极做好开放接纳避险人员的准备。
4、企事业单位可以组织自身的安保团队,负责自己物业和辖区范围内的秩序管理,并设法和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将现场情况及时上报公安部门,获得相关的指导。
5、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企事业单位应该设法打通自己周边的通道,使用自己的通讯设施、信息发布设施和户外设施,对外发布信息,告知自身安全情况、人员情况、可提供场地情况、可提供物资情况。
6、在可能的情况下,设法保证提前储备好水、粮食、食物、卫生用品等。除可以确保本单位驻留人员使用外,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救助需要的人。
八、公共预警和准备
1、通过各种手段,立即发布灾害信息,包括网络、电视、广播、空袭警报、流动车辆、企事业单位动员、社区动员等。
2、公共预警应对暴雨的时间、强度、可能灾害情况作出预告和说明,在可能情况下,应提供自救指导,
3、发布紧急求救热线,并确保求救热线畅通。
4、防汛救助组织、人员和设施就位,各级指挥系统畅通。
以上,这些自救措施你都了解了吗?对于,此次驰援河南的救灾工作,社工可以做哪些呢?
社工如何介入
一、社工介入前的准备
社工介入前需要做好准备,包括对灾区环境和社工介入点的评估、对社工介入能力的评估和培训、对前线—后方支援团队的部署、对站点工作制度的规范。
1.对灾区环境和社工介入点的评估
进入灾区,选建工作站点、寻找社工介入点是社工站打开工作局面、持续开展工作的关键。
社工介入“凡比亚”台风灾后救援,评估选建站点有量大原则:
一是安全性,确保社工的安全,即社工首先要在身心上安顿好自己,以避免因次生灾害或社工站维持等原因造成工作的停滞和阻碍。
在双合社工站介入工作中,建站第一天社工站只有一个帐篷,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为做好持续性工作,评估小组迅速决定向房屋尚未损毁的群众租用房间以做社工休息、会议使用。
二是群众性,社工要扎根在村民众,与群众能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对他们当下的生活能有较深刻的体验和同理。如站点选在帐篷安置区、板房安置区,与村民同吃同住,这样更有利于与村民建立关系,了解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以做出回应。
社工进入灾区工作介入点的选取上,有两个考虑,一个是站点附近人群的主要特点和需求,二是团队社工的实务特长。
马贵社工站位于板房安置区,集中住了来自全镇的重灾受灾群众约200多人,建站时恰逢十一国庆假期,孩子也在板房内生活。为此社工用剧场的形式与孩子开展戏剧工作坊,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洪水和灾害,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
双合社工站建在帐篷区,因当地受灾涉及某矿业尾矿崩塌的原因,群众集体性诉求隐性而强烈,受灾群众积极重建的行动不明显。此时,社工站建站就有一批中学生好奇询问,社工组织他们作为志愿者参与广播站广播、社区活动的协助,调节重建家园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2.对社工介入能力的评估和培训
灾后恢复重建的介入工作场域和内容不同于日常化的社工工作场景。这更需要社工的综合协调统筹能力、微观个案介入的服务能力、敏锐的观察和发现危机情况的能力、能够及时进入工作团队协作的能力、社工个人身心的准备等,既要能够运用专业方法开展实务工作,又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面对群众的各种表达性诉求;既要在身体素质防护装备上做好准备,又要对自己的身心适应能力做好预估和准备。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服务能力的提升应在日常工作中有接受训练的机会或主动学习。
常驻社工选择有灾后服务经验、有组织统筹的能力,批次社工选择各地有意愿、有实务服务经验及快速开展工作的能力。常驻社工负责站点工作计划和统筹、个案管理,批次社工负责按计划组织社区活动和小组活动。
常驻社工保持驻站服务,批次社工每批次至少服务两周。这样保证社工站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保证社工站定期新的思想和能量的注入。
3.对前线—后方支援团队的部署
社工站灾后介入作为前线工作主战场,后方支援团队起到很重要的协调、联结和支持作用。
首先在批次社工的选择上,当时,快速及时的介入灾后社区重建很难较快的集结一支庞大的队伍,需要协调各地方民政、协会、社工机构力量共同参与。
其次在需求的联结上,随着社工深入的需求评估及天气转凉,受灾群众在保暖御寒方面的需求变的迫切。社工站将需求反馈,后方行政支援团队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及时捐赠物资,满足站点群众的迫切性需求。社工亦可以发挥联动社会力量共同支援灾后救援工作。
最后在对前线社工的支持上,后方行政支援团队联系香港、广州资深社工专家前往社工站,与社工同住、进行实地督导。在这个过程中,12名督导及时指导和协助社工解决了具体问题。如在面对救灾干部的心理压力舒缓专题时,由督导直接带领为救灾干部带去心理放松的工作坊,对前线社工工作起到系统性的支持功能。
4.对站点工作制度的规范
此次灾后介入行动建站初既制定社工站工作制度,从整体上明确社工站基本工作规则、工作记录和报告制度、财务制度、社工专业操守和服务理念以及对当地风俗的尊重。
四、洪灾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的内容
本章节内容分别从过去介入工作的经验和对现下如开展社会工作灾后介入的实务思考和建议两方面进行阐述。
1.需求反馈及政策解读
社会工作一线实务工作方法,能够直接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及时的、普遍性或迫切性的需求,社工可以收集整理各类需求,及时向政府反映。
需求评估贯穿服务的全过程,社工站每天坚持下乡走访,了解受灾群众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广泛而持续的访谈行动,让社工不断更新灾区的最新动态、掌握灾民的情绪和情绪等方面的变化
面对突发自然灾害,集中安置区负面情绪容易相互影响,隔热别对政策的误解或道听途说的谣言,都有可能引发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和猜疑,社工站作为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向群众宣传解读政府的灾后援建政策,避免冲突和矛盾。
2.资源链接
洪水过后,群众家庭财产会遭受非常重大的损失,甚至全部付诸东流。笔者当时走访了解当地受灾情况,因洪水导致山体滑坡、矿渣溃坝冲击,房屋一层基本上被泥沙堆满,甚至房屋被冲毁冲垮。
灾情发生后,政府会及时的提供救灾保障物资,但对于群众的日常化需求来说,很难全部的满足,尤其是在标准化配给的情况下,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就难以达到。社工可以了解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在及时向上反映的同时,发动社会慈善力量进行捐助,满足受灾群众个性化的紧急需求。
3.志愿服务协调和志愿者培育
笔者所在社工站在受灾后,在最初的两周时间里,多批志愿者涌入受灾区,希望能够为灾区群众做一些事情。当时他们作为陌生人较难找到介入点,镇村领导干部无暇顾及。
社工站及时进行协调引导,一方面鼓励当地的青年人引导志愿者前往受灾严重的家庭进行清淤工作,另一方面由社工根据志愿者提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及时性培训。
大家的家乡大家共建,也是笔者所在社工站开展主要工作,培育一支社区青年志愿者,进行社区自助互助。而在另一设在板房区的社工站,则倡导板房居民的自助互助意识,组织居民代表公摊共商讨板房区的管理工作,对于邻里关系、卫生维护、垃圾处理等形成公约,推选临时“区长”,鼓励自发参与厕所检修、水管维护、沟渠疏通等工作。
如何能够在灾后重建的紧急时期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增强自助互助意识,共渡难关,社工可以发挥协调者、教育者和链接者的角色。
4.个案管理工作
社工对丧亲家庭、损失特别严重的家庭、因次生危机和诱发危机而受影响的个人,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情绪疏导、哀伤辅导。
社工通过家访面谈,倾听案主面对洪水时恐惧的心理感受,理解其情绪困扰的心理和家庭因素,包括财产损失带来的悲伤,协助其了解关于财产损失登记和政府补贴的事情,关注家庭成员,逐渐降低灾害的影响。
社工将此个案作为一个家庭个案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介入,引导和鼓励家庭成员从过往经验、家庭系统的修复方面进行处理。
从个案中看出,灾害发生后,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而人们习惯于用“看不开”“想不开”来判断灾害对某些人带来的巨大的影响,甚至诱发严重的精神疾病障碍。所以,社工及时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关注和理解个人的情绪及感受,非常必要和重要。
5.社区活动
在灾后重建中,在社区层面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有利于调节社区气氛、受灾群众的压力的情绪。社工通过社区活动,也可以让村民认识社工是善意的,促进关系的建立。
笔者所在社工站通过“希望广播站”、联谊会、同乐会、生日会、运动会等多种方式的活动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加油鼓劲。
在帐篷区利用投影设备轮流播放群众喜爱的电影,引导群众适当的从压力中缓解。后期当地市文广电总局亦利用专业设备定期在灾区开展电影播放。
这些活动的开展创造了社工和灾区群众互动的机会,在这样的互动中打开交流的局面,深入了解。在社区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可以将灾后重建政策的宣讲、重建动员、心理精神健康知识等串联进行。
6.学校(青少年)社会工作
建站后,社工向当地学校了解洪水对师生的影响。主要了解到:部分老师对洪灾有心理印象,经常做噩梦,听到台风、下雨等消息会感到恐惧、害怕。有些老师家里也是受灾户,有时会影响上课质量。老师反映学生受灾前后对比明显注意力难集中,表情呆滞,缺乏活力,学习成绩也下降,退学人数增加。
这一方面和房屋受损,没有地方做功课,家长忙于重建无心顾及孩子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存在因洪水而产生的心理应激障碍我们主要开展的工作针对教师开展了情绪自我疏导的方法和技巧。也会与老师一起讨论针对学生的介入方案,共同介入学生的灾后心理恢复工作。
针对学生,开展团康活动,带领孩子科学认识洪水和灾害,学习自救知识。在帐篷区、板房区开展第二课程,引导学生放学后的时间管理,改善家庭做作业的环境等。
这些学生从留守儿童变成受灾儿童,家长从无法照顾到无暇照顾,孩子心理社会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社工在这时,尽量规范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鼓励和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惯,成为疲于重建家园的家长和老师的有力协助者,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
7.灾区干部的压力处理
受灾以来,镇村干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冲突也会直接指向镇村干部,他们在救灾前期基本上没有睡过整觉。在建站后,在专业督导的协助下针对镇街干部进行了一起“危机事故压力处理”的工作坊,在游戏中让他们了解危机处理的知识、释放压力,了解可能出现的应激表现及处理方式。
从预防性层面可开展一些工作,如遇水应急包的设计、自然灾害预防宣传和急救知识教育等工作,并在团队努力下形成公共危机社会工作专业参考指引。希望能给受在地区灾后社工介入提供一些参考。
社工介入前需要做好准备,包括对灾区环境和社工介入点的评估、对社工介入能力的评估和培训、对前线—后方支援团队的部署、对站点工作制度的规范。
1.对灾区环境和社工介入点的评估
进入灾区,选建工作站点、寻找社工介入点是社工站打开工作局面、持续开展工作的关键。
社工介入“凡比亚”台风灾后救援,评估选建站点有量大原则:
一是安全性,确保社工的安全,即社工首先要在身心上安顿好自己,以避免因次生灾害或社工站维持等原因造成工作的停滞和阻碍。
在双合社工站介入工作中,建站第一天社工站只有一个帐篷,白天工作,晚上休息。为做好持续性工作,评估小组迅速决定向房屋尚未损毁的群众租用房间以做社工休息、会议使用。
二是群众性,社工要扎根在村民众,与群众能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对他们当下的生活能有较深刻的体验和同理。如站点选在帐篷安置区、板房安置区,与村民同吃同住,这样更有利于与村民建立关系,了解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以做出回应。
社工进入灾区工作介入点的选取上,有两个考虑,一个是站点附近人群的主要特点和需求,二是团队社工的实务特长。
马贵社工站位于板房安置区,集中住了来自全镇的重灾受灾群众约200多人,建站时恰逢十一国庆假期,孩子也在板房内生活。为此社工用剧场的形式与孩子开展戏剧工作坊,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洪水和灾害,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工作局面。
双合社工站建在帐篷区,因当地受灾涉及某矿业尾矿崩塌的原因,群众集体性诉求隐性而强烈,受灾群众积极重建的行动不明显。此时,社工站建站就有一批中学生好奇询问,社工组织他们作为志愿者参与广播站广播、社区活动的协助,调节重建家园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2.对社工介入能力的评估和培训
灾后恢复重建的介入工作场域和内容不同于日常化的社工工作场景。这更需要社工的综合协调统筹能力、微观个案介入的服务能力、敏锐的观察和发现危机情况的能力、能够及时进入工作团队协作的能力、社工个人身心的准备等,既要能够运用专业方法开展实务工作,又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面对群众的各种表达性诉求;既要在身体素质防护装备上做好准备,又要对自己的身心适应能力做好预估和准备。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服务能力的提升应在日常工作中有接受训练的机会或主动学习。
常驻社工选择有灾后服务经验、有组织统筹的能力,批次社工选择各地有意愿、有实务服务经验及快速开展工作的能力。常驻社工负责站点工作计划和统筹、个案管理,批次社工负责按计划组织社区活动和小组活动。
常驻社工保持驻站服务,批次社工每批次至少服务两周。这样保证社工站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保证社工站定期新的思想和能量的注入。
3.对前线—后方支援团队的部署
社工站灾后介入作为前线工作主战场,后方支援团队起到很重要的协调、联结和支持作用。
首先在批次社工的选择上,当时,快速及时的介入灾后社区重建很难较快的集结一支庞大的队伍,需要协调各地方民政、协会、社工机构力量共同参与。
其次在需求的联结上,随着社工深入的需求评估及天气转凉,受灾群众在保暖御寒方面的需求变的迫切。社工站将需求反馈,后方行政支援团队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及时捐赠物资,满足站点群众的迫切性需求。社工亦可以发挥联动社会力量共同支援灾后救援工作。
最后在对前线社工的支持上,后方行政支援团队联系香港、广州资深社工专家前往社工站,与社工同住、进行实地督导。在这个过程中,12名督导及时指导和协助社工解决了具体问题。如在面对救灾干部的心理压力舒缓专题时,由督导直接带领为救灾干部带去心理放松的工作坊,对前线社工工作起到系统性的支持功能。
4.对站点工作制度的规范
此次灾后介入行动建站初既制定社工站工作制度,从整体上明确社工站基本工作规则、工作记录和报告制度、财务制度、社工专业操守和服务理念以及对当地风俗的尊重。
四、洪灾后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的内容
本章节内容分别从过去介入工作的经验和对现下如开展社会工作灾后介入的实务思考和建议两方面进行阐述。
1.需求反馈及政策解读
社会工作一线实务工作方法,能够直接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及时的、普遍性或迫切性的需求,社工可以收集整理各类需求,及时向政府反映。
需求评估贯穿服务的全过程,社工站每天坚持下乡走访,了解受灾群众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广泛而持续的访谈行动,让社工不断更新灾区的最新动态、掌握灾民的情绪和情绪等方面的变化
面对突发自然灾害,集中安置区负面情绪容易相互影响,隔热别对政策的误解或道听途说的谣言,都有可能引发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和猜疑,社工站作为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向群众宣传解读政府的灾后援建政策,避免冲突和矛盾。
2.资源链接
洪水过后,群众家庭财产会遭受非常重大的损失,甚至全部付诸东流。笔者当时走访了解当地受灾情况,因洪水导致山体滑坡、矿渣溃坝冲击,房屋一层基本上被泥沙堆满,甚至房屋被冲毁冲垮。
灾情发生后,政府会及时的提供救灾保障物资,但对于群众的日常化需求来说,很难全部的满足,尤其是在标准化配给的情况下,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就难以达到。社工可以了解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在及时向上反映的同时,发动社会慈善力量进行捐助,满足受灾群众个性化的紧急需求。
3.志愿服务协调和志愿者培育
笔者所在社工站在受灾后,在最初的两周时间里,多批志愿者涌入受灾区,希望能够为灾区群众做一些事情。当时他们作为陌生人较难找到介入点,镇村领导干部无暇顾及。
社工站及时进行协调引导,一方面鼓励当地的青年人引导志愿者前往受灾严重的家庭进行清淤工作,另一方面由社工根据志愿者提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及时性培训。
大家的家乡大家共建,也是笔者所在社工站开展主要工作,培育一支社区青年志愿者,进行社区自助互助。而在另一设在板房区的社工站,则倡导板房居民的自助互助意识,组织居民代表公摊共商讨板房区的管理工作,对于邻里关系、卫生维护、垃圾处理等形成公约,推选临时“区长”,鼓励自发参与厕所检修、水管维护、沟渠疏通等工作。
如何能够在灾后重建的紧急时期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增强自助互助意识,共渡难关,社工可以发挥协调者、教育者和链接者的角色。
4.个案管理工作
社工对丧亲家庭、损失特别严重的家庭、因次生危机和诱发危机而受影响的个人,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情绪疏导、哀伤辅导。
社工通过家访面谈,倾听案主面对洪水时恐惧的心理感受,理解其情绪困扰的心理和家庭因素,包括财产损失带来的悲伤,协助其了解关于财产损失登记和政府补贴的事情,关注家庭成员,逐渐降低灾害的影响。
社工将此个案作为一个家庭个案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介入,引导和鼓励家庭成员从过往经验、家庭系统的修复方面进行处理。
从个案中看出,灾害发生后,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而人们习惯于用“看不开”“想不开”来判断灾害对某些人带来的巨大的影响,甚至诱发严重的精神疾病障碍。所以,社工及时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关注和理解个人的情绪及感受,非常必要和重要。
5.社区活动
在灾后重建中,在社区层面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有利于调节社区气氛、受灾群众的压力的情绪。社工通过社区活动,也可以让村民认识社工是善意的,促进关系的建立。
笔者所在社工站通过“希望广播站”、联谊会、同乐会、生日会、运动会等多种方式的活动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加油鼓劲。
在帐篷区利用投影设备轮流播放群众喜爱的电影,引导群众适当的从压力中缓解。后期当地市文广电总局亦利用专业设备定期在灾区开展电影播放。
这些活动的开展创造了社工和灾区群众互动的机会,在这样的互动中打开交流的局面,深入了解。在社区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可以将灾后重建政策的宣讲、重建动员、心理精神健康知识等串联进行。
6.学校(青少年)社会工作
建站后,社工向当地学校了解洪水对师生的影响。主要了解到:部分老师对洪灾有心理印象,经常做噩梦,听到台风、下雨等消息会感到恐惧、害怕。有些老师家里也是受灾户,有时会影响上课质量。老师反映学生受灾前后对比明显注意力难集中,表情呆滞,缺乏活力,学习成绩也下降,退学人数增加。
这一方面和房屋受损,没有地方做功课,家长忙于重建无心顾及孩子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存在因洪水而产生的心理应激障碍我们主要开展的工作针对教师开展了情绪自我疏导的方法和技巧。也会与老师一起讨论针对学生的介入方案,共同介入学生的灾后心理恢复工作。
针对学生,开展团康活动,带领孩子科学认识洪水和灾害,学习自救知识。在帐篷区、板房区开展第二课程,引导学生放学后的时间管理,改善家庭做作业的环境等。
这些学生从留守儿童变成受灾儿童,家长从无法照顾到无暇照顾,孩子心理社会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社工在这时,尽量规范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鼓励和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惯,成为疲于重建家园的家长和老师的有力协助者,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
7.灾区干部的压力处理
受灾以来,镇村干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和冲突也会直接指向镇村干部,他们在救灾前期基本上没有睡过整觉。在建站后,在专业督导的协助下针对镇街干部进行了一起“危机事故压力处理”的工作坊,在游戏中让他们了解危机处理的知识、释放压力,了解可能出现的应激表现及处理方式。
从预防性层面可开展一些工作,如遇水应急包的设计、自然灾害预防宣传和急救知识教育等工作,并在团队努力下形成公共危机社会工作专业参考指引。希望能给受在地区灾后社工介入提供一些参考。
暴雨救援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