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随州社会组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组织动态 > 内容

【案例分享】邻里共守,幸福居家 —居佳花园小区便民利民小分队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案例

2022-03-22 11:23:02   来源:
典 型 案 例

邻里共守,幸福居家

——居佳花园小区便民利民小分队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案例

作者:随州市阳光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黄娇&李玥

一、案例背景 

     随州市飞来土社区居佳花园小区“幸福家园”社区服务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开展社区组织孵化、领袖培育、困难人群关爱、志愿者队伍建设等服务,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的协同作用,链接社会资源,协调解决小区停车难、小区绿化、环境卫生等问题,构建“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格局,建立幸福家园小区。
   项目开展以来,为营造居民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的社区氛围,随州市阳光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点社工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主要方法,根据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组建居佳花园小区“便民利民小分队”,开展提高社区服务广度和深度的志愿活动,同时广泛宣传吸纳更多的能人异士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共建人际和谐、邻里友好的幸福小区。
二、服务预估 

    居佳花园小区是2006年市政府兴建神农公园时建设的拆迁还建小区,共接纳了神农公园、原文体局、金三角等7个地方的拆迁居民。小区现有10栋楼,住户357户,总人口1013人。小区邻里之间熟悉度较高,党员和退休职工较多,借“红色物业”创建之际,小区整体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但小区存在着“划区”概念,整体意识有待加强,目前小区内的爱心人士、志愿力量均处于分散状态。

(一)社区层面

    居佳花园小区属于飞来土社区管辖,社区多年来注重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希望发挥志愿服务力量,为居佳花园红色物业增添动力。但社区基层工作繁忙,志愿力量难以真正有效调动,在平时的志愿服务中,多以下沉党员为主,如何发将其他爱心志愿者的力量汇聚起来,让小区居民真正“走”出家门,为小区实现共建共治,是社区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项目调研前期,项目负责社工与社区进行沟通,召开座谈会,听取民意,社区和部分骨干表示小区内部分人员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总抱着“希望社区能帮我们解决一切问题或者社区就应该为我们服务”的心态,使得社区的工作十分被动。社区表示希望借助社工力量,孵化3支不同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激发居民力量,让居民自主“动”起来,形成良好的治理格局,并引导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优秀的志愿服务风气,回馈社区,营造有温暖有活力的小区。

 

(二)个人层面

    1.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在前期走访中发现,居佳花园小区党员多,党性觉悟较高,以身作则,他们经常为小区居民发声谋取福利,帮助他人,因此在小区内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党员们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多名党员坚持清扫楼道,关爱困难群体,他们表示如果有需要愿意为小区奉献自己的力量;

    2.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小区内部分人员无须承担照顾儿孙辈的责任,闲暇时间多,他们存在一定的精神文化需求,希望能够多参与社区的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3.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区内一些退休人群,日常生活比较固定,他们身体健康,希望退休后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4.获得尊重的需要。社工前期在开展工作时,发现小区内有智力肢体、精神残疾人士,他们会被小区其他居民有意无意地孤立和取笑,然后他们很想获得尊重,融入集体,证明自己的能力。

三、服务目标  

    本服务计划以吸收小区爱心志愿者为主,包括小区党员、普通群众、残疾人士等,融合各方力量,尊重他们的特殊性,带领他们有序进行志愿活动,并通过培训提升志愿者的能力和水平,组建便民利民小分队。从居民实际需求相结合,共建人际和谐、邻里友好的幸福社区。
1、接收和吸纳爱心志愿者10-15名,组建队伍,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
2、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
3、让小区形成每周卫生清扫一次的氛围,为居民提供常态化服务。
 
四、理论运用

    社区发展模式和系统视角理论认为个人是家庭的组成部分,家庭又是社区、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系统都是另一个高级系统的子系统,每个系统环环相扣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大系统或其他系统的异常。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单位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
 
    该模式认为社区发展中的人的能力提高、公德意识的培养、社区归属和认同的培养比简单的物质环境建设更为重要。社工联合社区动员小区居民的力量,链接小区资源,成立志愿者队伍,目的是通过发动居民力量、社工力量、志愿者资源优势等,三大力量相互合作,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达到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感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的目的。
五、服务过程

(一)入户宣传,了解居民需求

 

    前期设计出一份合理、科学的调查问卷,通过走访填写,通过对居民的民意调查,了解目前社区存在的问题,并调查他们对于成立志愿服务队的看法及建议,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积极性等问题。
 
   (二)通过社区活动,建立与志愿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依托“幸福家园”项目,社工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并主动邀请社区骨干、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来共同参与,通过活动的开展,社工与爱心人士、社区骨干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也会注重志愿服务理念的输出。

(三) 广泛动员,成立志愿服务队

 

    经过前期工作的充分铺垫,通过驻点社工的广泛动员,由党员骨干、残疾人、普通群众组成一支志愿服务队,并组织成员进行了座谈会,调查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服务倾向。经过会议讨论,飞来土社区居佳花园小区便民利民小分队成立于2020年9月,共有12名成员,并通过民主推荐,举手投票的方式选举了队长1名,副队长2名。其宗旨是热心服务,便利大家,壮大志愿服务力量。

 

(四) 规范管理,明确服务方向

 

    明确便民利民小分队规章制度以及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

    在前期居民调研中发现,居佳花园老人较多,尤其是困难独居老人,他们大多出行不便;其次是卫生环境问题,小区内仅有1名保洁人员,小区面积大,存在着一些卫生死角,大家对于卫生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小区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彼此之间不够融洽。成立之初,小分队根据居民需要可开展卫生清扫、文明劝导等便民利民服务。

 

(五)进行专题培训和志愿者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对志愿服务队成员开展组织活动、协调人员、困难人群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队员志愿服务意识。驻点社工和便民利民小分队共同策划了志愿者生日会,给志愿者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六)常态工作,解决居民所需

 

    经过大家的一致讨论,“便民利民小分队”队员固定每周五上午九点进行家园清扫活动,由联络员负责通知大家集合时间和地点,物资保管员负责物资的保护和维修,每周对全区卫生特别对一些卫生死角进行大幅度的整治。并链接周边相关资源,为居民提供符合需求的便民利民服务。



六、服务成效

    已经完成了1支便民利民小分队的孵化和运行,便民利民小分队在成员构成、人数、开展服务频率方面都较为稳定,能够长期在社区中发挥作用,通过“便民利民小分队”的志愿服务,整个小区卫生环境大大改善,提升了居民环境爱护意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通过志愿服务的影响和带动,小区内越来越多的居民积极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创建了一种互助互爱的生活氛围。

1.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便民利民小分队组织开展的“情暖人心,与爱同行”便民利民活动,将磨刀、修鞋服务搬到家门口,满足了居民的需求。  

2.提高了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促使他们愿意为小区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便民利民小分队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自主加入到便民利民小分队,自主清理小区楼道卫生,共同努力想给大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3.挖掘志愿者的优势,提升了他们的价值感,发挥余热。小区里也存在很多有爱心的居民,他们退休之后感觉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价值,通过邀请他们加入便民利民小分队,为民服务,发挥作用。他们感叹说:“身为小区的一份子,能够为大家做些事情,说明我们还有价值。”

4.融洽了小区居民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小区。小区内残疾人也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改变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拉近居民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整个小区的和谐稳定。

5.助力小区“红色物业”建设,树立良好的小区形象。便民利民小分队精准服务,加大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让红色物业真正“红”起来。

七、服务评估

1.成立了一支人员稳定,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的社区组织——居佳花园小区便民利民小分队。

2.针对社区志愿队开展了集中培训3次,培育了团队领袖,团队领袖在每次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主动的作用。

3.至项目结束时,“便民利民小分队”共组织清扫家园活动9次,定期坚持,每次清扫时间长达1个小时,参与人数高达120余人次。为了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民服务,便民利民小分队特链接修鞋和磨刀资源,开展大型便民利民活动1场,共有40余人享受到便民服务,服务次数高达80人次。

4.小区居民对“便民利民小分队”的行为赞不绝口,起到了引导和教化作用,小区整体环境大大改善,小区居民相处更为融洽。

 

八、服务总结与反思

1.自居佳花园小分队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凝结基层党员,团结社区居民。积极配合社区相关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发挥居民自治,让居民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服务方向,自己提想法,自己做决定,自己享成果,不但提高了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2.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与志愿者积分管理并轨运行,用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去吸引激励志愿者,逐渐引导成熟,成立社区社会组织,两者相得益彰,发挥了良好的服务功效。

上一篇:社工周宣传周,随州在行动
下一篇:【社工故事】听我说,社工故事1— "不忘初心,笃定前行"